编者按:为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强化协同、壮大合力,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9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会上,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现刊发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陈威博士的经验分享。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能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是我学术生涯中一份珍贵的荣誉。回首整个申请过程,它不仅是一纸申报书的提交,更是一段充满信念、汗水与温暖的漫长耕耘。
沃土与春风:学校筑巢引凤,夯实科研根基
入职初期,我也曾面临科研与教学的双重压力,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一度感到迷茫。校院两级领导及时关注到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不仅多次开展谈心交流、缓解焦虑,还专门组织项目申报动员会与经验分享会,并邀请校外专家对申报书进行一对一精细指导——从科学问题的凝练、创新点的提炼,到图表的优化修饰,均细致入微、耐心周全。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今年我在党委宣传部挂职期间,尽管工作异常繁忙,部门领导依然全力支持我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我争取宝贵的成长空间;科发院的老师们也总是在第一时间解答政策理解和材料准备中遇到的疑问。学校 “扶上马、送一程”的支持机制,如春风化雨,默默滋养着我的成长,让我深切体会到自己并非孤身前行,身后有温暖的双手、同行的伙伴,更有坚实的制度支撑。
耕耘与守望:在反思中进取,于磨砺中成长
在首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未果后,我曾一度情绪低落。学院领导及时鼓励我:“年轻人不怕失败,关键是从评审意见中找准问题,明年再接再厉。”这番话让我重拾信心。我认真对照反馈意见逐条修改,不断完善申报内容。在此过程中,原课题组的导师和师兄弟们也给予了鼎力支持——从整体思路的梳理,到文字表达的斟酌,再到段落衔接的处理,他们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那些在教学楼与行政楼挑灯夜战的日子至今记忆犹新:查阅文献、锤炼文字、优化图表,每一个术语的推敲、每一处逻辑的递进都经过反复考量。每一次修订都使研究思路更加明晰,文本更加严谨。虽然过程艰辛,却让我倍感充实。
花开与感恩:新起点上的责任与期待
当最终在立项名单中看到自己的名字时,所有的辛勤付出都化为甘甜。我第一时间与一直支持我的领导、老师和家人分享了这个喜讯,他们的欣慰之情甚至溢于言表。我深知,这份成果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那些默默守护、无私付出的“大家庭”。
对我而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只是一笔科研经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待。它如一粒火种,点燃了我对科研更深沉的热爱与更坚定的信念;它也是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学术生涯迈向新阶段。我也清醒地认识到,项目获批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与更高的追求。唯有以踏实的态度和扎实的成果,方能回报这份厚望,不负时代,不负所有关心与支持。
供稿:科发院
审核:汪萃萃
责编:程威 王礼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