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进一步理清思路、凝聚共识、强化协同、壮大合力,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质量,9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大会。会上,202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师代表作了经验分享。现刊发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方滢博士的经验分享。
入职湖北文理学院两年来,今年我第二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有幸获得资助。回顾整个申报过程,我深刻体会到,一份高质量的项目申报书,离不开反复修改和持续完善。
截至今年九月,我入职湖北文理学院已满两年。本次是我第二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荣幸获得资助。回顾整个申报过程,我深刻认识到,一份高质量的项目申请书离不开持续打磨与反复完善。
今年获批的青年基金项目,其研究思路可追溯至博士阶段。在进行博士课题研究时,我偶然萌生了一个初步构想,并随手记录在笔记本中。直至2023年9月,我重新梳理笔记,围绕该构想系统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确定项目名称,并通过Letpub等平台检索已立项的类似项目,在确认选题具有一定创新性后,才开始正式撰写国自科项目申请书初稿。初稿完成后,我不断修改、打磨并优化文本,多次请导师和同行专家审阅,根据反馈意见持续完善,直至最终获批。可以说,整个撰写过程也是对自身研究思路的系统梳理与提升。我们应以“以申促建”的态度对待每次申报,将申请书撰写视为深入推动科研工作的重要契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个人体会,我认为成功获批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前期成果积累,尤其是高质量成果。高水平论文、专利以及扎实的科研经历,能够体现申请人的学术能力、发展潜力和研究基础。
二是尽早启动撰写,留足时间反复锤炼。项目申请书是评审专家了解申请人科学思想与研究水平的窗口,须做到“内行看出深度,外行读懂逻辑”。要特别注重创新点的提炼,明确阐述项目在新理论、新方法、新体系或新应用等方面的突破。同时,立项依据应充分扎实,清晰阐明科学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三是关注行业热点与国家战略需求,为选题明确方向。通过广泛阅读前沿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深入与同行交流,把握学科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凝练出具体、可行且具备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四是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拓宽科研视野。主动与导师、领域专家及同行交流探讨,汲取经验、启发思路,有助于优化研究方案,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最后,愿以一句老话与各位共勉:“好本子都是改出来的”。只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反复修改中不断精进,才能有效提升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供稿:科发院
审核:汪萃萃
责编:程威 王礼刚